简述 :听说,有一个地方打着这样的广告语:40多位外教逼您说英语。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学英语不行,非要逼着学呢?难道真得逼得出人才?
学英语,就得这样逼出来
—— 一个初中生被逼到平和最高级
David Duan 段苏庭
2007年11月12日
一年多来,在我们的视线里,每天定会出现这么一个人:带着阳光笑容,迈着健壮步子——一个胖胖的、成熟的“小”男孩,在平和整个校区游动着。听说不管任何一个老师、学生,还是校长或是清洁阿姨,没有人不认识这个男孩David, 听在他就是那个学完了一期又一期,仍然赖着不走的老老学员。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他最初来平和,竟是逼进来的。不信你看,这下面,就是他在受编辑采访时说的。
多方“逼迫”,踏上英语之途
|
不要'逼'我,小心气球炸了!
|
选择平和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缘分……,我还会再回来,我还会再续读,虽然这是我最后一个学期,虽然AA已不同意我续读,而且这里也没有了我的级别……平和编辑部说要采访我,我又想说,又想问。
我来自哈尔滨通河县的一个小农村,由于各种原因,对于学习,我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十六岁那年,初中刚刚毕业,我像是被释放的鸟儿,给自己放了整整半年大假。在我还没有意识到人生路程该如何向前时,我在父母的安排下开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在那家工厂做QC(质检),坚持了一年,虽然时间很短,却收获了很多。它不但增加了我的社会阅历,更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不管事情多大,遇事沉稳,不急不燥,方可成大器。
QC工作一年之后,我回到父亲的工厂,开始接手家族事业的管理工作,而这时,迫在眉捷的事情让父母、亲人和我都开始焦虑起来。父亲的工厂是做木材生意,客户订单大多来自美国。做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学会与美国人打交道,而与其打交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英语。只有初中水平的我,英语成了最大的障碍。我不得不在家人的“逼迫”下踏上英语学习之路。虽然刚开始想过出国留学,可一路下来,我辗转北京、广州与珠海,我学到了很多,有些甚至是出留学没有的。
终进平和,却差点被“逼”回家
|
再'逼',我也不会回家!
|
初中基础,对于英语的记忆只停留在个别单词的我感觉到学习的艰难,同时家庭企业的担子在肩,寻找好的英语学校成了我学习的第一大事。在家人的建议下,我先去了新东方,那种七八十人一个班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是我所向往的,于是没多久,我就离开了。后来,我到了北京的另一所中英文双语学校,1对1的VIP式授课方式太过沉闷,也不是我所期望的,于是我又休学了。
恰在此时,据珠海的姑姑说,这有一家40多位外教,全英文教学环境的学校,可以考虑来看看。于是,他们作为前期考察队,经过多方咨询、参观,最后将我带到了这里。这段与平和44周的学习缘分开始了。
刚进平和,听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说英语、看英文电影、英文杂志,而我只能说个别简单的单词,常常还词不达意。那种底子不扎实,自信心不足的情绪让我非常焦虑,再加上刚到珠海,水土不服。这种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直“逼”得我选择自我放弃,AA那出现了我请假逃课的影子。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就被AA和姑姑发现了,于是,我便成了他们开展思想工作的重要对象。
双“逼”政策,我顺利达到最高级
|
这里'逼'着让我快乐
|
我知道“自我放弃”根本就是不现实的,所以注定要失败的。Kurt和Sam努力地做着我的工作,帮我分析学习中的各种情况和难题,并严禁我请假;姑姑(之后与我在平和成为同学)则讲一些人生的大道理,让我安心。这样的双“逼”政策,终于让我摆脱了思想负担。当我再以崭新的面貌面对老师、同学和课程时,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接受和消化的也越来越多了。
虽说学习渐渐开始轻松简单了,可对于Lel2C的学生来说,在一次又一次的升级后,我还是要迎接压力最大的Lel4-Lel5这两个大级别。到这个级别,就脱离了初级班,进入了中高级别。我又一次被“逼”参加一些与之前课程完全不相关的内容,如下午的选修课(商业英语)和互动课,以及晚上的各种高级班的主题英语课。这些课程的主题涉及面广,而且经常是一些非常专业和复杂的话题,相对之前的级别课程是完全不同和更高难度的,所以学习的压力非常大。对于突破这关,不但需要恒心,更需要灵活运用。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我最终突破了这个难关,顺利到达最高级Lel7C。
喜欢这“逼”我说英语的环境
|
因为被'逼',友谊更真
|
在从最低级到最高级班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对我提出了质疑,为何18岁便可以在平和最高级?更有很多同学对我不理解,为何已经在最高级班,却还呆在这儿?
学习,级别不重要,因为它只是评估一个人暂时沟通水平的形式,如果能将语言运用得流畅自如,这才是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在平和,我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去学习所有专业或非专业的英语知识,在加强我语言沟通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很好的“English Only”环境。我喜欢这里的环境,这里的语言氛围,与外教进行沟通,了解中西文化,亦是最难得的。就算是国外,也不定有这样的环境。另外,学习是一个过程,年龄不是问题,学习时间不是问题,英语进度也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利用这个环境,去学习、去探索。
在GLV最有特色的,最能煅炼人的就是每周五的汇报演出。这一天,我们不是代表着自己,而是代表着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站在宽敞高大的舞台上表现自己,这不但能增加我们的自信心,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
平和又是家,我们在这儿就有种亲切的感觉,与外教们讨论不同领域深度的问题,和同学们共同分享开心与快乐。GLV还是一个平台,这儿不但有CEO、白领,还有很多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即能择人所长,与大家共同成长,又能丰富自己的知识。
最爱“逼”我发音的Sarah Marie
|
就是这个老师逼我发音
|
北方人学习英语,发音是很大的难题,特别是对于初中基础的我来说。以前英语的发音就很差,如今在平和,这个问题更是严重。在学习过程中,最让我记忆深刻,并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Sarah Marie。如果去挑一个我最喜欢的老师,我也会选择她。Sarah Marie来自加拿大,金发碧眼,美丽秀气,绝对是个美女,更重要的她还是个非常严肃、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课上,她扮演着我们严肃的老师。每天的早读课,她总是坐在我身旁,纠正我的发音,一边给我做指导,一边重读,一边又反复纠正,直到我正确为止。在课堂上,她也非常认真,不论什么主题,都能让我们享受到不同的乐趣,让我们不但学英语,更学到了其它知识。她很细心的就是对于我们的每一句练习,都做到耐心纠正。课下,她是我们美丽的大姐姐,常常照顾我们,一起外出,一起聚餐,而那个的时候,我们仍会自然而然地用英语交流。
除此之外,最宝贵的还有一群朋友。不管来自哪里,我们互相学习,互相照顾。记忆深刻的是那五位学习半年的同学,我们一起讨论学习、一起分享快乐,那种亲如兄弟姐妹的情分是在别的地方是找不到的。如今,虽然天各一方,我们却依然保持着很好的联系。
我已经“逼”上自己说英语
|
不'逼',我也敢上舞台
|
本学期是我在平和的最后一个学期,可是我不想毕业,也不想拿毕业证书,我仍想呆在这儿,可是AA已经不同意我的续读,而且我在最高级别也来回学了好多次。这么长时间的学习,除了自我放弃一段时间以外,我曾自信归去,却不想,不久又回来,如今在这里已不是因为工作或沟通,更只是因为这样一个环境。
中级班时,正是07年春节,我休假回去,恰逢北京大学生人才交流会,我和父亲代表我厂去参会。交流会上来应聘的人最低学历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博生更是不下其数,很多企业展台前都是人流不息,处处人满为患,唯独一个地方无人问津。这是一个由两个外国人面试的外企展台,站在展台前,我很想上去跟他们交流,同时也想测试下自己的英语水平,可是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放弃了。
一个月前(9月份),父亲的工厂业务繁忙,与美国业务来往更加频繁,我回去协助父亲,接待两位来自美国的客户。这次,我没有退却,也没有任何心里障碍,从头到尾,当我将他们想知道的工厂细节、产品信息,包括会议、工厂管理、人员等全部情况用英语介绍给他们后,他们全都明白了,我们的合作也有了很好的开端。
这前前后后的不自信与和自信,我想,就是平和给我的。从今,我踏上了“逼”上自己说英语的路。
|
'逼'我不认识原来的自己
|
从报名到今天,从初级班到最高级别,从开始的2周到44周,从被“逼”到我“逼”,学习英语的道路虽然坎坷,但是多方“逼”势一一袭来,容不得我放弃,一路坚持到最后,完成了平和英语“逼”式的英语学习。现在我不但获得了家人的认可,客户的认可,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让我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David Duan就读44 Weeks.
所在班级和老师们:Erich(7B),Tom(7C),Phillip Q.(7A),Adam(7B),Sarah Marie(7A),Phillip Q(6C),Aaron(6B),Sarah(6A),Dulce(6A),Sarah Marie(5C),Robert(5B),Tom(5A),Joanna(5A),Maggie(4C),Zuber(4C),Rodney/Casey(4B),Girlie(4A),Rose(3C),Bruce(3B),Pearl(3B),Maggie(3A),Bruce(2C)
后记:
David Duan来自哈尔滨通河县的一个小小农村,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在人生与知识的道路上,选择了一条被家人“逼”的路,在这样被“逼”的路上,小小18岁年龄的他接二连三遇到语言所“逼”,环境所“逼”,以至到最后学校所“逼”,这样特殊的“逼”路,也正是让我们产生了想采访他的冲动,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文章。
整个采访过程,他总是会重回到一个话题上,轻松的采访结束时,David诚恳地笑着,仍然在问:我能不能再回来?我也跟着笑了。我说,我们的建议却希望他早日毕业,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给予他了指引和方向,不管在哪儿,都是学习的地方,同时也希望他下次回来不是再去上课,而是尝试做我们义工,更多地去辅导新的学生,告诉他们如何学习的方法,如何突破,如果不怕被“逼”,如何能像小小的年龄就能有他这样成熟的心态和学习的坚持。
祝愿David Duan在离开之后,可以有更美好的未来。
采访 编辑: Vivi 梁昌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