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Lisa是一位文静、漂亮和斯文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平和是她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习单位。在这里,在平和人的大家庭里,她找到了自己认为理想的工作单位;她勤恳好学,她以自己的努力告诉大家:这个选择是对的。 我愿平和更美好 刘欣Lisa 2007年4月24日 | 我很幸运选择了平和 | “Good morning”这是我来平和听到的第一声热情的问候,接着看到的是前台漂亮姑娘们的灿烂微笑,这让我开始相信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和温暖的地方。 为工作而奔波 2007年3月29日是我来平和面试的日子,从9月到12月,我为了考研在学校图书馆没日没夜地学习了三个月,可结果却是名落孙山。可能是老天可怜我,就为我开了另一扇门:投出的简历80%都有回复。 来平和面试的前一个星期,我几乎像赶场一样去参加面试,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企业和面试考官,但心里却是空荡荡的。虽然他们有的是国企,但是却毫无生气;虽然有的企业待遇不错,但却是不到十几个人的小企业,管理混乱,没有好的前景。 一开始,我把期望放得很低,只是想先养活自己。可是随着机会的增多,我渐渐拾起了对自己的信心。在每天劳累的奔波之余,我不断问自己:我仅仅要的是金钱吗?不是。要的是舒适吗?也不是。我慢慢回想起我走过的路,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心中的那个梦想。尽管在这条路上我撒下了无数的汗水和泪水,目标还很遥远,但是我清楚我一刻也没放弃自己。 也许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比起前几年的大学生没有那么多的优势,我们不再是天之骄子。所以当我们离开校园时,许多人都对前途很迷茫。有时我也想像其他女生那样靠父母在家乡找个舒适的工作,呆在沉闷的办公室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然后找个条件差不多的的老公生儿育女。但当父母问我愿不愿意让他们帮忙时,我说了“不”。 奔波中我选择了平和 3月29日是我来平和面试的日子,我坐在前台候客桌旁等候面试,想起了3月18日――我给平和投简历的日子。那天是北师大研究生院公布成绩的日子,一大清早,我打开电脑,心里想着:要是过了,我就不用去招聘会了。输入考号,心提到了嗓子眼……页面打开了,英语差三分,古汉也不高。 我呆坐在那里,只觉得钻心地凉。舍友不知道状况,对我说:“招聘会开始了,咱们走吧。”我像机器一样换好衣服,对着镜子我问镜子里的我:“你怎麽不哭?”她回答我:“欲哭无泪。” | 雁南飞,今儿终归队 | 招聘会上人头篡动,很奇怪我居然笑容满面地走进几个摊位投了简历。那天去我们学校招聘的是Tommy,他亲切地与我交谈,我丝毫也不紧张,从他身上我感到这家语言学校应该是个工作环境和谐的地方。 晚上,爸妈把电话打到宿舍,询问我考研结果,一听到他们的声音,我终于哭了,但又不敢哭出声,怕他们伤心,于是搪塞嗓子痛,挂了电话钻进厕所里,泪水像开了闸的洪水止不住地往外流。三个月在图书馆禁闭学习的历程也随着那泪水一起逝去,留下的是无奈和一颗安抚自己的受伤的心。 “今天,上帝也许给我开了另一扇门。”我坐在平和的候客桌旁想着。“你好,是来面试的吗?”一位学生模样的工作人员问我(后来知道他是Murphy),“恩,没错。”我答道。“这边请。” 他招呼我进了市场部的会议厅,不一会另一位也来了(Anderson)。“嗯?这两位就是我的面试考官?”我心里想着,他们一个活波开朗,一个文气十足,都笑容满面地对着我,跟我以前参加过的面试一点不同。整个过程轻松、务实,像与朋友攀谈,怎麽也紧张不起来。“好,我们下星期会给你答复。”面试结束了,我没感觉有多少把握,但是心里很愉快。 3月31号下午两点左右,我还在睡梦中,电话把我叫醒了,“你好Lisa,恭喜你通过了面试,请星期一到平和参加培训。”还没从梦中回过神的我只说了声谢谢就挂了电话。放下电话,确定这不是梦,心里有些欣喜,但同时难题又摆在眼前。 30号新华书店也打来电话让我星期一到岗,我必须作个选择。一边是充满活力的平和,要从基础做起;一边是国企沉闷的办公室。最后我选择了平和,相信它是适合年青人呆的地方,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 快乐的平和日子里 | 平和好姐妹 | 珠海是个年轻的城市,年轻得意气风发,年轻得漂亮活泼。平和语言文化学校就坐落在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走进平和你就会发现她和珠海一样拥有朝气和活力。 “Good morning”每天早上,前台的员工总会用最灿烂的笑容欢迎来上课的学生、老师和员工走进教学区大门,你就仿佛进入一个世外桃源:这里听不到中文,所有的人都亲切地用英文与你打招呼,哪怕是扫地的清洁阿姨也会用简单的英文与你问好。在这里,你能见到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他们每一个都亲切友善,虽然来自世界各地但大家仿佛一家人。 4月2日是我来平和参加培训的第一天,亲自感受了平和纯英文的教学环境,我不由感叹:这种独特的教学理念一定能使平和发展壮大。无论是在工作时,还是在就餐中,大家都用英文互相交流。刚开始有点不习惯,但是平和严格的校规让我们必须在学员面前以身作则。 有些学员的学习精神也激励了我不断提高英语水平。记得刚来的那个星期,常在餐厅里碰到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她说她是瑜伽老师,儿女在国外,她准备出国教瑜伽。对于这么大岁数的人学习英语肯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她利用一切机会与别人交流,不懂就问。几个星期后,能够与别人进行简单的英文会话。 还有个学员,英语水平过了国家英语六级,但是他口语和听力水平差,每天吃饭时,他总坐在外籍教师旁,不停练习。尽管有时大家听不懂他在讲什么,但是他从不害羞,不懂就问,英语也提高得很快。 在平和,我切实感受到了学无止境、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所以一有顾客来访我就很乐意告诉他们我的所见所闻,因为我觉得:平和确确实实是个学英语的好地方。 对平和的印象除了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外,更深刻的是平和员工之间团结友善的和谐关系。来平和培训的第一个星期,我没有经验,总觉得很紧张,前台的工作很琐碎,看起来简单,但要做好,需要耐心和细心及好记性。 刚开始我总想一下子学会所有东西,结果欲速不达。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帮热心的同事,只要我不会,他们总会耐心地教我,英文解释完再用中文解释一遍;教过后我又忘了,又不厌其烦地再教一遍。 面对我这个笨学生,他们总是微笑地鼓励我。我很感激他们,正是他们坚定了我呆在平和的决心。可以说平和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其他企业没有的。在平和无论是主管还是下属;无论是哪个部门,大家都平等有善。在这工作大家就像兄弟姐妹,团结互助。我想这就是平和留住人才、赢得人心的制胜法宝。 平和让我开口说英语 | 员工的业余生活很丰富 | 从初中到大学,算起来,我已学习了10年的英语,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还不能流利地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呢?我一直被这个问题烦恼,来到平和我找到了答案。 平和英语的办学模式是全封闭、全日制、小班教学。这个“封闭”指的是语言环境的封闭,学校规定只要进入教学区内,只能说英语。纯英语、浸泡式的教学模式让平和在全国英语培训机构中独树一帜,发展迅速。在这工作近一个月时间里,许多顾客问道:这种环境是否只适合词汇量多、英语基础好的人?一般来说,基础好的人比基础差的人学起来要快。但是我觉得学习语言重要的是环境。 相信中国有许多学生像我一样。在学校的学习多数是为了考试,记得高考时,我们没日没夜地做卷子。一个月下来,做的卷子堆起来快有自己身高的一半。可是暑假一过,那些知识全都忘了。在大学里,为了过四六级,也背过许多单词,但是这些单词没有真正记住,到用的时候有想不起来。这是为什么?我觉得是缺少实践。 有时,我发现有趣的现象:有的人英语过了专业八级却不能与外国人很好地对话,有的人英语只有国家二三级,却能与外国人交流。后者学的词汇虽然少,但是他们把学得都用到实际中,这就是学与学会的区别。 平和正是提供了一个应用英语的环境,在这里学习的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这个目的也符合语言的本身作用,而不是为了考试。 在平和工作近一个月的时间,有许多顾客问到这里是否重视英语语法问题,我感触很深:初中、高中的英语课老师几乎天天在讲语法:从时态到人称,从各种问句到较难的虚拟语气,不能说语法没有用,它对于规范语言很有用,但它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 上了大学,我对语言学很感兴趣,了解到语法是研究语言的一种必要工具,但是它是用来分析语言的,而不是用来掌握语言的,举个例子:语言如果是一栋大楼,语法就是支撑大楼的主梁,词汇就是砖瓦。可见语法是语言的规律,而不是语言的具体内容。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不懂他们母语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其他语言的人为研究这种语言而总结的规律,就像我们小学学语文,语文老师不会讲什麽汉语的语法,因为汉语的语法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养成。 平和的纯英语学校不应该说不重视语法,相反我觉得平和的这种语言环境是在培养英语的语法感觉和语言习惯,当学员长期在英语环境中浸泡,他们就会潜移默化地用英文的思维会话。 在平和近一个月的工作中,我的英语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学英语、用英语这就是平和的教学理念的成功之处。感受平和的教学理念,会想自己的求学之路,不禁让我想起高中数学老师的一句话:“读书死,死读书,读书到死不如不读书。“把书读活,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正是平和帮助许多学员提高英语的关键。 我愿平和更美好 来平和的一个月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平和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只有学历的人。这也让我清楚为什么当今社会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会发挥效用。 在平和,所有的人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创新思维、他们的工作热情都是我要学习的。只要你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看到每一天这里都是新的,处处有生机和活力。不仅因为这里有多种文化的交流,不仅因为这里拥有朝气蓬勃的年轻队伍,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平和――她包容并蓄,让各种文化、各种个性团结在一起,变成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就是和谐、平实,在这种文化下每个“平和”人团结互助、互勉进步,让自己与企业同发展。相信以平和独特的教学理念、可贵的团队精神,她的明天会更好。 编辑:郑雁Cathy Z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