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在平和这个国际大家庭中,无论语言能力、人生体验 、人际交往,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的锤炼。我们在成长,我们的成长继而影响了我们的家人,改变了我们自身的生活环境,也为我们的后代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视角和生活空间。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又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真诚希望这由不同的个体组合的团体,能奏出最和谐的交响乐,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成 长 平和的成长伴随着我的成长,更伴随着我儿子Martin的成长。来平和之前,我从事酒店服务工作。在Martin三个月的时候,我成了平和的一员。如今,2年多过去,见过Martin的人都说,这孩子怎么看都不象2岁多的小孩,起码有3到4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Martin长得象他爸--个子高,另一方面他的言行举止远远超过同龄的孩子,这得益我对他的早期教育。 儿子未出生前我已经对他进行胎教,出生后根据早教教材,有空就对他进行训练,因此1岁时,他不仅学会了走路,而且也学会了说话。平时我基本上用普通话和英语与他交流,有时干脆只教他英语,中文是他后来有意无意从别人那里学到的,有些时候你问他英语,他可以很流利的回答,用中文问同样的问题,反倒要给他一些提示,才能回答。我的有些同事开玩笑地说你儿子都可以教我们学英语了。 如今Martin2岁9个月了,他不仅会说普通话、英语而且还会说广东话、广东台山话。是平和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从最初的只能听懂几个词,根本不能开口,通过两年多的熏陶,现在基本上与老师和学生交流没有什么问题了,也使我儿子从中受益。 儿子的成长倾注了我很多的心血,同时平和的壮大我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刚进平和时只有十几个中国员工,五六个老师,每个员工都要熟悉各个部门的操作,哪里需要人就得顶向哪里。那时后勤部才几个人要全面的负责学校的吃、住、行等一切事物,工作量非常大,往往是一个电话刚结束,另一个电话又打过来,一刻钟都有没有空闲,下不了班是常有的事,我们的员工从来没有提出要加班费,我觉得他们的奉献精神非常了不起。最让我感动的是:2002年7月,平和从儿童活动中心搬到香州文化广场,在搬迁的前一晚各个部门加班加点将所有物品打包好,第二天一大早各就各位,只用了一天时间整个学校就已搬迁完毕,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来平和2年多了,伴随着儿子Martin的成长,无论作为平和的员工,还是一个年轻的母亲,我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英语提高是其一,其二我学到了一些中西文化的差异,外国人特别注重私人空间,例如进他们的宿舍,不管是否有人必须征得许可后方可进入,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家而不仅仅是宿舍。另外他们很注重时间观念,如果去哪位老师家里,如果你提前到,他们会认为倾占了他们的私人时间,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我在平和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平和的文化理念:以人为本,这不单单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于外国老师我们尽量做到让他们有一个家的感觉,不管是从住宿条件还是从食物等方面,尽可能的提供便利,比起其它学校老师的工资并不高,但他们都愿意留下来。中国员工每一年都享受免费2周的全封闭培训,对于清洁工等英语水平较低的员工,每周有专门的外教进行培训。有一位叫Judy的员工刚进平和时是一位清洁工,通过她自身的努力,在半年时间内从最初的一点听不懂,到后来达到英语中级水平,她的岗位也因此换到更高一层。 平和的服务宗旨是:管理层服务于员工,员工服务于学生,学生服务于社会,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平和的管理层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早期员工,大家对平和有着无限的炽热的感情并且把这份热情以及对平和文化的理解,通过传、帮、带传授给员工,员工又将这份热情感染给学生,平和的许多学生都说,在这里不仅仅只学到英语,而且远远超过了英语本身的东西。曾经有一位学生问Ping"为什么平和员工的笑容那么灿烂,这决不象是酒店服务员的那种职业化的微笑,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你们的员工这样笑容可掬?"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以心换心,Ping用他那颗朴实无华的心换回大家的真心回报。我曾经听说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上层领导都是原来的老将,虽然他们的学历不高,但是却统领着千军万马,我相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更多的机会启用能人,但是娃哈哈集团公司还是留用老领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有一颗忠诚的心,这是一个企业生命的象征。试问没有一颗心的人怎能生存,没有一颗心的企业怎能发展?平和的成长一样遵循这个真理,平和心,四海情,不一样的人却有同一颗心,那还有什么样的事办不成呢? 我理想当一名教师,既能教中国人学英语,也能教外国人学中文,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为年轻的妈妈们开一堂婴幼儿英语启蒙教学课,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英语环境的熏陶,以获得语言培训上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和象一片沃土,只要有一线生机都能在此茁壮成长,我相信,只要努力,平和,我,还有我的孩子马丁,会在阳光下成长,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为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