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平和故事 > 人生之航

我与我的母亲

时间:2005-09-26 00:00:00  来源:平和英语  作者:洪秀平
简述 : 很多人希望我谈谈自己的创业故事,但我的经历与我母亲的人生故事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我因此愿意写我母亲的故事,希望从另一个角度展示母亲的品行和精神,以及对我的学业和人生所产生的影响。

                                 我与我的母亲

                               洪秀平 

                    2005年6月7日                              

童年岁月

     我儿时的记忆是十分快乐的。我们住在母亲曾经帮忙的二叔和二婶家的院子里,院子里有葡萄树、枣树,十分温馨。母亲的二叔、二婶把我们几个孩子看成是他们自家的孙子辈,我们姐弟也亲切地称他们为外婆、外公,宛如一家人一样。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外婆外公、以及他们的孩子对我特别喜爱,关怀最多。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母亲的二叔毕业于浙江大学,是杭州著名的工程师。他家的孩子个个优秀,成绩突出,都是名牌学校的高材生。这样的书香环境,对我们的成长意义非凡。这几个舅舅、姨娘都是我们姐弟心目中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回想起来,这也许是母亲离开乡村,走进她二婶家生活,最为英明的抉择之一。

     因为我小时候体质较弱,加上又是独子,母亲对我特别关爱。家里好吃的,常常留给我和父亲;母亲和我的姐姐,常常干活最多,吃的最差。几个姐姐偶尔也流露出一些不满,说母亲重男轻女,说我宠子不发。但尽管如此,几个姐姐对我还是非常照顾、关怀的。

     母亲出外打工,她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将家里 最好的菜留给我。后来几个姐姐毕业,工作了,除了每月将工资给母亲补贴家用外,还把自己所剩的一点零花钱,也常常省下来给我买学习用品。因为贫穷,我们没有下饭的菜,常常用盐炒芝麻和面粉下饭。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我的生日礼物是七分钱购买的烧饼油条,但我吃得很香。

     虽是独子,但母亲还是十分放心地让我出去闯,没有丝毫娇惯我。小时候邻居孩子常常结伴到西湖游泳,因为西湖深浅不一,每年常常有不少人淹死的事发生,其他父母常常不放心让独子去西湖游泳,而母亲从来没有阻拦过我。有段时间,我常常是一个人清晨去西湖游泳。母亲对我的信任培养了我独立的个性和自信心。

     如母亲所愿,我终于还是平平安安地长大了。成长的过程中,我没有理解母亲的艰难。我上了小学,那时候对于贫穷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一来是因为年龄小,二来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苦,但是周围的人和我们一样,我也不知道别人可以有怎样好的生活。

          叛逆年代

    

         梦归之处, 瓦房下我成长的乐园

 初中是一个孩子最敏感也最自尊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与很多同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来自于干部家庭、知识分子家庭,有同学去过我家,他们对我家的贫穷非常吃惊。这时,我开始感到很自卑,我为我家庭的寒酸而感到难堪和羞愧。论资质、论长相我哪一样都不比别人差,可是为什么我需要承受比别人更多的磨难?我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但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我想离开家乡,走得越远越好,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我的家庭背景。这是我读中学时最大的愿望。

     我以前并不爱这个家,尤其是对父亲,我有很多的不满。他的工作不稳定,一心想开个大铁匠铺子,赚大钱。但常常是钱没有赚到,却给我们家庭带来更多的债务和麻烦。有一次他把单位里一个废旧的氧气瓶磨得像新的一样,偷偷拿去卖了,结果被人给告发了。派出所的人来到我家里,所有的邻里街坊都好奇地过来看热闹,众目睽睽之下父亲被警察带走,拘留在我们街道的派出所里面。我们姐弟几个轮流送饭。走在送饭的路上,我仿佛感到街上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在去哪儿,要去干什么。

     这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耻辱,我那时候是很要面子的人,而我觉得父亲让我很丢人。我感到很自卑,在邻居面前感到抬不起头来。在以后的两年时 间里,我回家的时候不敢走正门,只偷偷地从后门进去,不敢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这是我儿时最为难堪的记忆。

     初中的时候我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之情,想退学,回家去学一门手艺,做木工或修自行车,什么都行。我觉得读书无用,离现实太远,还不如学习一门手艺。一段时间,我没有上学,想出去拜师学艺,母亲得知此事,狠狠地批评了我。一个孩子不想读书而要去挣钱,无疑会减轻家里的负担,很多底层的劳动人民就是这样让孩子终止了学业的。母亲是很有远见的人,她宁愿自己多受苦,也希望我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偶然机遇

     我在读初中时,最讨厌的课程就是英语。我觉得英语学习非常枯燥无味,整天背单词和考试,学了又没有用,简直是浪费时间。一次英语考试,我交了白卷,得了零分。我觉得很自豪,敢于挑战权威。

     一个小小的际遇,改变了我。有一次在西湖边上,我碰到了几个外国人。我和大家一样,非常好奇地说了一声 Hello ,没想到那几个外国人和我聊起天来。我就用非常差的英语问了一些很简单的、中国人感兴趣的问题,结婚了吗?年龄多大?工资多少?有趣、但是比较敏感的问题,我问了一些。 当时外国人在中国并不多见,就如同看外星人一样,很多人过来围观,而只有我在和他们对话,这让我觉得特别激动和自豪。

     就这样,从这以后我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觉得英语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它可以是我了解世界的工具、了解不同人的桥梁。小时候,我受的教育是说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长在新中国,生活在毛泽东的阳光下,我们有责任去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受欺压受剥削的劳苦大众。改革开放之后,通过电视,尤其是邓小平去美国的访问,我们感到如梦初醒:哇,美国有这么漂亮,有许多我们享受不到的东西!我开始产生了一个梦想:学好英语,将来能够出国,到国外去看一看我所不了解的这个精彩世界。

     

          年轻的我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幻想。

当时有句话很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原本在理科重点班学习,但是这次和外国人的相遇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转学文科了。文科当时在我们那里被称为“混科”,只有读书不好的人才会去读文科。我的老师知道我要去学文科,感到很惊讶,因为我本来可以把数理化学好,然后去上一个理科的大学。但是我当时立志要去学好英语,以便将来有一天能够出国。这成了我的梦想。

      于是我开始很疯狂地学习英语 1979 年我奇迹般地考上南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全国重点院校。父亲很高兴,到处炫耀,儿子上了军官大学。当年,参军与上大学都是改变年轻人命运的重要良机,父母和家人的光荣感是可以想象的。上部队院校,所有费用都是国家承担,每月我还有零花钱,但是我选择军校,并不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我当时只是为了离开杭州,我想远走高飞,我在杭州感到压抑,我不希望我大学的同学再了解我的家境。当时听说在军校读书可能有机会被派驻国外的武官处工作。在当年,能够出国的机会实在太少,任何一线机会,都让年轻的我充满憧憬和幻想。

          崇尚自由

     没有想到,大学最后一年的时候,我又想退学了。我想退学的动机,是想离开部队,我向往地方上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我觉得地方上出国的机会比部队更多。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有无文凭没有关系。母亲很着急,带着我的姐夫来到南京,给我做思想工作。我很意外,没有想到从不出门的母亲会亲自赶来南京。军校的领导对我母亲的到来还是非常高兴,他们也不忍心让我中途退学。部队领导特地安排时间让我陪伴妈妈和姐夫去游览中山陵、南京长江大桥。这是我第一次带母亲出门游玩。在母亲的苦苦哀求下,我答应她要好好学习,留在军校读完大学。

    

讲课世界地图,却忘了为何还戴着头盔?

 毕业后我在部队呆了两年,我被分配到河南开封工作,后来去了商丘,做一些文化教育工作。当时我的工资是 50 多元,我已经记不起来是否给父母邮寄钱了。印象中,几个姐姐常常让我自己安排生活,家里的事她们来承担,让我安心工作、学习,不要操心家里的父母, 我因此很少想到如何照顾家庭。

     1985 年,正好逢上大裁军,我轻松地离开了部队,复员回了杭州。凭着我的大学文凭和不错的英语口语水平,我顺利地进入了杭州国际旅行社,做了导游兼翻译,初步实现了儿时梦想。因为小时候在西湖边的宾馆外面等待与外宾练习英语,看着那些导游能够自由进出宾馆,整天可以与外宾一起,我是那样的羡慕他们。

     导游的收入非常丰厚,这是我不曾预料到的。我的工资,奖金和外快加起来一个月接近 1000 元的收入,记得从那时开始,我每个月给母亲 50 元钱。她非常高兴,我父亲当时的退休工资也只有四十几元,我当时也觉得心安理得了,其实这 50 元比起我的收入来,还是微不足道的。我对家人的照顾,仅仅局限于给一些国外游客给的小礼品、多余的饮料,以及让家人朋友冬天到宾馆房间去洗热水澡,当年这可是非常大的荣耀和奢侈,有时候一天有二十多个亲戚朋友轮流来宾馆的房间洗澡。

          出国留学

     回到地方,生活虽然比部队要自由和轻松得多,但是贫困家庭的阴影还是没有远离我。旅行社为单身员工开始提供宿舍,我第一个申请。母亲对我不愿住在家里,没有提出异议,我一心想出国,到国外深造,她也没有阻拦。 1988 年,经过托福和 GRE 考试,我成功获得了美国中西部著名学府普渡大学的全额助学金,美国大学给我提供了所有学习生活费用。经过亲戚朋友的帮忙,我顺利地拿到了护照、签证。

     1988 年 9 月,在母亲和大姐的陪伴下,我从上海踏上了去美国的路程。就如当年离开杭州贫穷的家庭去南京军校读书一样,我对未来充满期盼,对离开这落后的祖国,没有太多的眷恋和遗憾。凭着我娴熟的英语水平和在旅行社结交的美国朋友,我对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很有信心,相信自己会在美国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      

           天边的彩虹离我很遥远

我去了美国之后,美国大学给我提供 600 多美金的助学金,学费全免。相比其他中国的公派留学生来说,我的待遇不低。其他公派学生每个月只有 400 美金,他们每个月一般只花 200 美金,攒下余钱以便回国时购买冰箱、电视机等大件电器。因为当年一般人工资很低,电器产品价格奇贵,很多人积攒一辈子也买不起一个大件电器品。

我对这些公派留学生这样节约的生活很是同情,他们常常与其他中国同学合住一起,与美国同学联系很少。我出国的梦想是向美国人看齐、与他们打成一片,像他们一样潇洒自由地生活。所以我选择住进研究生公寓里面,支付昂贵的租金,还常常与各国同学进出咖啡馆、酒吧。当时,我几乎没有想到如何存钱,接济在国内的父母和姐妹们。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汗颜。

          感受孤独

     在最初的三个月之后,对美国的新奇和激动慢慢变成了平淡。尽管我的语言很好,听懂电影电视一点没有问题,与美 国同学 老师沟通也没有障碍,但在大学读书的前半年多时间里,见面打个招呼的点头朋友很多,至交一个也没有。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的孤独和迷茫,既没有中国朋友,也没有外国朋友,孤身一人,走在校园里,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幽灵,非常痛苦,犹如受地狱般的煎熬。

     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一个天堂一样的地方,却会有地狱般的感觉。国内的朋友,家里的人都非常羡慕我,认为我是鲤鱼跳龙门去了美国,我不好意思、也不知道如何跟他们讲我的感受。

          幻灯悟道

     在我非常迷茫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人,一个美 国老 太太,到我所在的大学做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幻灯讲座。出于好奇心,我约了几个美国同学去听此讲座。这个美 国老 太太讲的是她在中国的见闻。我做过导游,清楚很多美国人见到的中国。他们都是住高级宾馆,坐日本的空调大巴,到各城市转一圈,四处照一些相而已。

     而这个老太太跟一般的美国游客大不一样,她旅行是去看中国的大街小巷以及农村的各个角落。她住在中国人家里,拍了很多有着浓郁中国风俗的照片,那些照片上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中国老人和孩子,生活非常简朴、贫穷,脸上却有灿烂的微笑。那种纯朴的笑容,击中了我的心灵,唤醒了我心灵里沉睡的情愫。

     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突然间似乎悟到了很多道理。

     第一,我明白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不是一个美国人,我要变美国人,想变也变不了。我明白了血浓于水的道理,只有我的大脑希望变成美国人,我的心是一个中国人的心,我的胃是一个中国人的胃,我对西餐一点都不习惯,我最向往的美味佳肴还是家乡的大饼油条。

  

天堂和地狱,完全取决于你的内心世界

   第二,我所悟到的是:天堂和地狱,完全取决于你的内心世界。对一个人来说,最有意义的不是别人说你是什么,而是你感觉你是什么。幸福或痛苦与物质没有太大关系,物质生活并不代表你的精神生活。你可以生活在天堂里面,感觉如地狱一般,你也可以生活在地狱里面,感觉像天堂一般。我突然明白我在物质世界寻求精神的寄托,实际上是缘木求鱼、水中捞月。

     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当年学的是“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那个幻灯讲座,给我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我第一次在美国感到自己好像是回到了家,我的无家可归的感觉没有了。后来我看到辛弃疾的一句词“我心安处是我家”,一下子发现,最重要的家是你在心灵的家。只有你心灵找到了平和,找到了宁静,你才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家。

     那天晚上我带去看幻灯讲座的几个美国朋友,被中国的风土人情所感动,他们纷纷表示想去中国游览、访问。从他们的热情中,我第一次在美国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位美 国老 太太叫 Jene Bellows, 她的中文名字为贝靖宇。中国的文化和精神我了解的太少,几乎被我抛弃,贝靖宇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从此之后,我开始大胆地向我在美国结识的外国朋友介绍我的家乡、我的家人,鼓励他们去中国访问、去我家做客。后来有些朋友真到杭州去旅游,母亲的热情好客,给我的外国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我改变

     我自己变了,发现世界也变了。我开始和所有的人都交朋友,我变得活跃开朗起来了,交了很多朋友,台湾同胞、香港同胞、大陆的、美国的、印度的,我都交了很多,生活因此有了很大的改变。

     1990 年底, 我顺利地拿到了美国普渡大学的硕士学位。两年的美国研究生学习,我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不多,但是我从结交的各国朋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文化。由于我学的是文科(美国研究),不是一个技能专业,加上当年美国经济也不好,毕业后我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国际基金会邀请我去哥伦比亚考察当地的农村教育,当时我正好待业,住在芝加哥一个朋友那儿,我就毫不犹豫地去了哥伦比亚。

     南美人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人意料的是,我在哥伦比亚三个星期,结识了我未来的太太。她是哥伦比亚人,在哥伦比亚农村大学任教,父亲是当地一家著名电器厂的厂长,母亲虽然文化水平很高,但是一直在家照顾孩子。除了她们三姐妹外,她父母还领养了两个男孩,很有爱心。她对中国非常向往,不介意和我一起回中国工作、生活。当时我 31 岁,很想成一个家稳定下来,她是我最为理想的人生伴侣。

          异国姻缘

     回到美国,我开始积极寻找工作,我要攒钱回哥伦比亚与我心爱的人结婚。当时我还借住在朋友家中,连房租也支付不起。在朋友的指点下,我鼓足勇气,在我的住屋附近,从街头到街尾,一家家商铺敲门求职。果真,一天内我便找到了三份临时工:一份是老人院晚上值班的保安、一份是汽车旅馆的前台接待、还有一份是在书店卖书,除了书店卖书工资略高一点,其他两份工作都是 5 美元一个小时——美国的最低工资。

     一干起活来,我心理充实多了,发现这些工作还是有很多乐趣,我的朋友们也没有因为我做这些工作而嫌弃我。几个月工作下来,我不仅可以归还欠朋友的房租,也可以攒钱购买机票去哥伦比亚结婚。我后悔自己,毕业后竟然没有想通这点,苦苦寻找体面工作,依靠朋友接济,为面子而备受精神的折磨。

     我父母对我的婚姻还是非常认可。我将结婚照片邮寄给家里了,听说母亲非常高兴,给很多邻居送了喜糖,给大家看我们的结婚照。结婚后,我的工作和收入略微有了改善,但是我总觉得美国不是我的归宿,我看不到前途,汽车和洋房不是我的追求目标。

          举家归国

     1993 年 3 月,我们的儿子出生,我在第一个时间将此喜讯告诉家人。我母亲煮了很多红鸡蛋,分送给所有的亲戚、朋友,以示庆贺。我的岳父岳母特地从哥伦比亚赶来照顾我们的孩子。也是在同时,曾经邀请我去哥伦比亚的基金会,在中国海南与当地科协有一个扶贫教育的项目,他们再次邀请我与我太太前去负责管理。

     虽然我对农村项目一无所知,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回国的好机会,我毅然决定回国。很多朋友都不理解我在未拿到美国绿卡前匆忙决定回国定居工作。我太太从未来过亚洲,对中国一无所知,她原以为中国与日本差不多,来了之后,才发现中国比哥伦比亚还要落后很多。

     1993 年 10 月,我带着太太和儿子,第一次回家见亲人。我家当时还在杭州小巷里,仍然借住在母亲的二叔、二婶的老房子里面,没有卫生间,最近的公厕需要走十分钟的路。我母亲的热情、好客和众姐妹亲戚无微不至的关怀,很快赢得了我太太的尊敬和爱戴。我太太对杭州之行非常满意。我虽然没有带回任何礼物,但是我可爱的儿子和随和的外国太太给我的亲戚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母亲自然非常开心。

          留下遗憾

     我在海南基金会工作一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结缘海航人事干部,进入了海航。

     在海南工作的时候,我把父母接过去,在一起住了半年。我很庆幸我有机会与父母同住,让父母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父母第一次坐上飞机,入住海航的高楼大厦,我父亲每天推着孙子在海口的经贸区散步,我儿子的洋娃娃长相引来很多路人的好奇。这让我父亲感到特别得意和高兴。

      

父亲走得匆忙,没有看到我女儿一眼

1995 年 11 月,我们的女儿降生了。母亲无法过来照顾,因为我父亲得了癌症,需要她照看,我的岳母万里迢迢从哥伦比亚赶来照顾。 1996 年中秋节,我带着妻子儿女回杭州看望亲人,没有想到父亲却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就走了。

     父亲晚年性格变化很大,变得温和和友善多了,特别是他晚年得了癌症后,特别体谅孩子的不易,对母亲也温存多了,逢人就夸奖母亲的为人和子女的孝顺。我几次提议提前带媳妇孩子来看他,他总是劝我等法定假期到了再回去,不要影响我们的工作。没有想到他走的如此匆忙,最后没有见一眼出生快一岁的孙女,就匆匆上路了,让我感到特别遗憾。

          豁达超脱

     父亲走后,家里就只有母亲一个人了,她一直陪伴我们,帮助我们照看孩子、料理家务。我的工作一直不稳定,从琼海到海口,从海口到广州,最后又从广州到珠海,母亲一直陪伴着我们。我来珠海办学,母亲特别为我担心,她知道我没有管理经验,希望我找一份稳定的职业,能够一直平安、稳定,不要像父亲那样一辈子工作不稳定,入不敷出,拖累家庭。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她年龄的增大,母亲不愿麻烦别人,也怕影响学校的发展,坚持一个人回杭州住。她也舍不得杭州多年的朋友与邻居。我们家拆迁的房子在六楼,没有电梯,母亲有高血压,爬楼不方便,但是她对这个房子特别钟爱,这是她与父亲一辈子唯一属于自己的家。经过多次劝说,母亲终于同意再来珠海定居。

     母亲在珠海,与我相邻,有外地的朋友来,如果方便的话,我会邀请他们到母亲那儿去吃午饭。这样既探望了母亲,又不耽误与朋友的聊天。母亲总是非常乐意我带朋友去她那儿吃饭,她一生节约,总觉得在外面餐馆吃饭是浪费。有时候她准备好了饭菜,由于各种原因我临时改变计划,不去了,母亲也不会介意。

     我也常常让我的夫人、孩子去看望母亲,我让我女儿每周与奶奶住一夜。母亲很喜欢孙子孙女。孙女去过夜,她常常准备很多好吃的东西,周末的晚上等待孙女的到来。有时候我们外出活动,忘记带女儿过去,母亲也不会来电话催促。她看时间晚了,孙女不过去了,自己就睡觉了。别人来了她高兴,别人不来她也会自得其乐。按照她的话:“来官不接,去官不送”。她活得既超脱,又有尊严。

          故乡寻根

     大学的时候我去了一趟母亲的老家青田,我的舅舅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是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青田乡亲们对我那份浓浓的乡情。尽管我生长在杭州,但是我在那里找不到归属感,特别是这些年,我儿时熟悉的杭州里弄都被拆毁的面目全非了。没有老屋,没有朋友,只有“混凝土森林”。在母亲的农村老家,我找回了自己的根。城市能让人满足的只是物质的需要,乡村才是人的心灵归宿,这是一位波斯哲人说的。

     

                  我们从过去走来

对于帮助过我们的人,母亲一直牢记在心。母亲的一个表弟曾经在我们困难的时候接济过我们,母亲一直希望能找到他。得知这位表舅有一个儿子在温州做医生,她让我去打听,但是她只知道姓,不知道名。我曾经托来自温州的平和学生帮助寻找,但是一直没有结果。我无法向母亲解释,温州如此之大,医生成千上万,如何能够凭着一个姓找到这个医生呢?

     母亲记忆中这位表舅有一个女儿在青田邮局工作。一直到前年,我带母亲回了一趟老家,特地去青田当地邮局询问,很幸运,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这位表舅。多少年走散的亲戚相聚,大家非常开心。这位表舅带着舅妈以及他的孙子、外孙,前年也来珠海游玩,到平和学习,母亲非常高兴地接待了他们,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2003 年,我特地带我的太太和孩子去浙江母亲的老家,看望了退休在农村的母亲的妹妹、妹夫。我也去看了一直在老家务农、饱受艰辛的舅舅。我带着我的夫人、孩子到我外公、外婆的坟头上祭拜、认祖。我邀请了舅舅与我们一起回珠海。他第一次出门坐飞机、火车和轮船,到家后与母亲聊聊家常。我也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舅舅的孩子有一技之长,能够安居乐业。

          饮水思源

     我的所有成就,离不开母亲的养育,而母亲的为人处世的作风,来自于我外公、外婆的言传身教。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老家的亲戚自立自强,告慰九泉下的前辈。

     我称母亲为平和的“董事长”,她在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社会上都在宣传“素质教育”,需要有素质的教师,但是比素质教师更重要的是有素质的家长。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举足轻重。孩子的性格、品行和素养大多都是在家庭里养成的。文化和传统难以学习,只能传承,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在言传身教中领悟。

          中华书院

     母亲没有受过一天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何身上有如此多的智慧,明晰的做人原则,远远超过那些有高深学问的人。这个现象,是否值得我们从事教育的人去深思?我们的教育是重在教书,还是重在育人?是在传授价值和做人的原则,还是仅仅传授知识和谋生的技能?

   

没有过去,如何有未来

  从我母亲身上,我感到了自己的浅薄、无知。我对中国文化了解太少,我的英文远远好过于我的古文,我对西方宗教和历史的了解,远远超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现在,我非常高兴我儿女就读的学校,在组织孩子学习中国古典经文。我希望他们能够从小具有优秀的习惯,良好的品质,不要像我这样,到三十多岁,才有孝敬父母之心,到了四十岁,才开始明白一点做人的道理。

     最近,很多人来珠海,与我商谈开办平和分校的事情,想把握国内英语学习热所带来的良好商机。而我现在更感兴趣的,是开办中华文化书院,我想好好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去的一百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和动乱。比动乱更可怕的,可能还是对我们自己文化的批判、扬弃。

     没有过去,如何有未来?我希望这个文化书院能够培养一批学贯中西、品学兼优的君子、国家的栋梁,为中华腾飞、人类和平做出贡献。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能以她的真诚和善良,培养、影响和教育了她的孩子们。

编辑:洪秀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杭州员工大会:春暖迎校庆,花开在平和(图文)
杭州员工大会:春暖迎
新东方教育同仁莅临平和英语村指导交流
新东方教育同仁莅临平
杭州平和五周年:魅力平和,英语人生(图文)
杭州平和五周年:魅力
高桥初中:谈笑皆英语,春雨润无声
高桥初中:谈笑皆英语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