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渔歌传唱

建国60年,我们依然很穷

时间:2009-10-09 00:00:00  来源:珠海媒体  作者:李兵 Lewis Lee
简述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35中的讲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建国60年,我们依然很穷
珠海媒体
2009.10

        国庆60周年,举国欢庆,国家的日益强大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充满了自豪感,但中国的崛起和真正强大依然任重道远,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依然还在追赶的路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一个国家真正拥有了发达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素质更高的人才,才能提升整个民族的竞争力。

        但在我国,有500多个贫困县连基础教育还得不到最基本的保证,教育资源极度匮乏。贵州六枝特区,国家级贫困县。9月21日到24日,珠海平和英语一行5人带着大量的书籍和学习用品来到了贵州六枝特区梭戛乡,为那里的平寨小学和砂子小学捐赠了大批书籍并建立了图书室,为梭戛乡中学的所有英语老师提供了免费培训的机会。这是平和英语继4月份对贵州毕节地区的贫困学校和学生进行捐助之后的又一次捐助活动。

        在六枝的梭戛乡,记者随平和英语的支教团队走访了志愿者支教的两个小学,平寨小学和沙子小学。这两个小学是有志愿者支教的学校当中条件最好的两个,其它的都在深山之中,没有通车的路,只能靠双腿。但即使是条件最好的两个小学,教学资源依然及其匮乏。
 
缺书

        很多学校,除了课本,和课本配套的教材无法配齐,很多小学生甚至连课本都没有,换句话说,他们除了课本,没读过任何书籍。他们不知道中国有5000年灿烂的文明,不知道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而读书,甚至不知道周总理是谁!

        他们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过去,也不知道我们国家的现在;他们不知道自己贫困,因为所有的学生都一样,他们无从比较;他们不像城里的孩子能接触到发达的资讯,知道中国之外还有许多国家,知道肯德基,知道喜羊羊,他们对这些一无所知。

        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事物的一个个疑问都因为没能得到及时的引导而逐渐地消失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缺老师

        一个300多人的学校,算上校长,只有4个老师,再加上4个支教的志愿者,共8个人要带所有的班级,教包括语文、数学在内的所有课程。实际上,除了语文和数学,其他的课程根本就无力开展,志愿者一批一批地来,又一批一批地走,志愿者少的时候,有些课程就不得不停下来,孩子们的学习得不到根本的保障。梭戛乡平寨小学,是全乡学习成绩最好的小学,统考成绩9项全乡第一,但就是这个最好的小学,平均成绩却只有60多分。

        梭戛乡中学,全乡唯一的一所中学,有上千的学生,只有8名英语老师,其中只有2名是英语专业毕业,所有老师都不能用英语自如交流,整个中学英语平均分不到30分。在“平和英语学校赴梭戛乡中学指导英语教师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该校的英语教研组组长和一位优秀英语教师在今年暑假期间到平和英语杭州分校免费培训了一个月,而他们的英语在平和的评估系统中却是初级水平,平和英语执行校长易凡说,“这个级别还不能应付基本的日常交流”。

        由于许多英语老师不是科班出身,本身的英语水平有限,所以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整个初三,学生的英语平均分只有30分。为了能从根本上帮助梭戛乡中学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平和英语执行校长易凡当即向所有的英语老师发出了邀请,免费为他们进行英语培训。梭戛乡中学校长激动地说,老师的英语水平是影响我们英语教学的根本原因,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英语教学问题,解决我们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我们最需要的。

        据悉,平和英语将长期关注贵州山区的教育情况,为山区的老师和学生们的教学和学习以及志愿者的支教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除了为各个学校捐款捐物,平和英语还为每一位在梭戛乡支教的志愿者提供了免费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够到贵州支教。

        缺老师,这是贵州山区的学校最急需解决的困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升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关键还是要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回顾历史,很多国家从衰落中崛起,都是依靠教育振兴,比如日本。这是牵涉到一个国家未来命运的大事。只有教育振兴了,在未来,中国才能不再是“世界的加工厂”,而成为“世界的大脑”。

缺教具

        除了课本和老师,最缺的是教学用具,老师们没有教案,没有教学挂图,没有教学演示设备。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退休教师全老师向记者展示了她的自制教具:“这个立方体是用地毯拼块做成的,这是其他的志愿者为了照顾我,怕天气太潮我的身体吃不消给我买的,我就用它拼成了一个立方体,这样就可以向学生展示立方体是什么样的,六个面一个一个拆开都是一样的大小,这样学生对立方体就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这边桌子上的果子都是山上野生的,不能吃,我就让学生帮我弄来一些做球体的教学用具,不同大小的果子就是大小不同的圆球。果子烂了就用蔬菜,本地的特产地萝卜或者我们买来的土豆都可以做教学用具,上完了课中午就当午餐了。”

        志愿者彭旸说,“除了课堂上的教学用具,我们的体育用品也非常缺,志愿者支教的四个学校想联合举行一个运动会,但是发现我们凑不齐体育用品,我所在的平寨小学还是条件最好的,一个皮球,即是篮球又是足球,学生们课间玩乒乓球,但是球拍都是只有底板没有胶皮,而底板还是学生自己做的,想打羽毛球又没有球拍,篮球架已经烂掉了,学校负债2万多,实在是没有钱修,这次平和英语不光给我们送来了大批的书籍,还有足球、羽毛球拍等体育用品,又给了学校专项资金修篮球架和买篮球,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要知道我们这些志愿者在这里支教最短都要呆4个半月,出去一次很困难,有钱在这里也买不到东西。”

缺关爱

        由于每位志愿者都分担了一个年级的所有课程,课时量都非常大,一位志愿者说,“一天的课上下来回到宿舍你都不想动,很累,但是必须要动,因为还要家访,这里的学生除了缺少书籍和知识,更缺少的是关怀。”

        当地除了能够种玉米,没有任何产业,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外出浙江地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这造成了学校里6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有些孩子一年能看到父母一次,而有些孩子因为长年看不到父母已经忘了父母的样子,甚至有些孩子从一出生就没有见到过父母。当平和英语执行校长易凡问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他的梦想是什么时,他说:“我的梦想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孩子们缺少关爱,老师们就承担了更多,频繁的走访,尽可能抽出时间给学生补课,学习上要让他们跟上,生活上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志愿者和老师们的付出赢得了学生家长的最朴实的信赖和感激。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的奶奶给支教的全老师送来了10个鸡蛋,志愿者们说,老奶奶家里养的鸡不多,凑了几天才凑齐了10个鸡蛋,舍不得吃,都给志愿者送来了,说志愿者们教他的孙子学文化,能让他的孙子将来有出息。

缺营养

        这里的孩子,普遍8岁起就会干农活,会做饭,上学前要先给家里的牲口弄吃的,喂了猪、喂了牛,然后再做早餐。家庭条件困难的,有了牲口吃的就没有人吃的,有些孩子是不吃早餐也不吃午餐的,只能在晚上放学之后回家做一顿晚餐,孩子们普遍营养不良,13岁的孩子身高看起来像城市里8、9岁的孩子。没喝过牛奶,志愿者们就自己凑钱,为一些孩子买奶粉,买杯子,每天早上喝一杯,即解渴又补充营养,但这只能解决一两个班学生的问题,而且不是长久之计。

缺水

        缺水是当地致贫的原因之一。在梭戛乡平寨小学的操场一角有一个黑桶,里面的水是学校的老师从山下背上来的,这个桶里的水就是全校师生的引用水和生活用水,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取水来源。

        平寨小学有一对姐弟,姐姐13岁,弟弟11岁,父母在外打工,一年回来一次,姐弟俩互相照顾,自己种地,自己做饭,共同撑起了这个家。因为姐弟俩年龄太小,没力气从山下背水上来,所以他们全部的生活用水都是房顶上积攒的雨水。风吹日晒,雨水生虫,只能将水烧开了再用。

        而在这里支教的志愿者们只能每3、4天简单地擦一擦身,有时候一两个月都洗不上一次澡,用志愿者的话说就是“一两个月才会用一次沐浴露”,洗菜做饭洗衣服,都要尽可能地节约用水。

缺路

        记者所到达的平寨小学和沙子小学可以通车,这两所小学也是志愿者支教的学校当中条件最好的,其它的学校只能靠走路。在其他小学支教的志愿者要走到乡里,至少要1到2个小时,而且是要翻山走近路。平和英语的捐赠物资也只能送到这里,捐给其它学校的东西要由支教的志愿者们带进山。而志愿者们除了教课,还在业余时间出钱出力,尽着自己微薄的力量,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点地修路,他们期望着能带动更多的人修一条能让汽车开到山里学校的路,让更多的爱心能够送到大山的深处。

         在平寨小学,有10个孩子每天都要经过一座危桥。这是一座钢索和木板搭成的桥,是两岸唯一的通道,没有护栏,承重和牵引的钢索都是4股旋转钢索,但是因为锈蚀,有些已经断成了2股,任何一根拉索的断裂,都会导致整个桥瞬间产生大幅度抖动,将桥上行走的人甩到桥下湍急的河水中。桥上铺的是规格形状极不统一的木板和木条,高低不平宽窄不一,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很容易掉到缝隙里,下雨天非常滑,毫不夸张地说,这10个孩子,每天都走在生死的边缘。

        孩子永远都代表着希望,而这些孩子在志愿者的眼中是山区摆脱贫困、摆脱愚昧落后的最宝贵的希望,但他们的生存状态,却让志愿者们忧心忡忡,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山区的教育状况,不遗余力地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不遗余力的想办法解决一个又一个制约他们的困难,不遗余力地奉献着自己,为的就是能够让这些希望早一点变成现实。

缺经济来源

        当地政府的宣传口号是“读完初中,再去打工。”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悲哀,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给了当地人一个希望,但这同时也是一种奢望。上完初中后,结束了义务教育,能够继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人很少。但是,即便是上完了初中再去打工,所做的工作也是最底层的出卖体力的工作,仅仅能够养活自己,初中的学历并不能让他们比别人多挣几个钱,所以很多人因为失去了升学的希望而选择初中辍学外出打工,而那些读完初中的因为考不上高中或考上了读不起,最终也只能是外出打工的命运。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一方面加深了他们读书无用的观念,而另一方面,他们始终都深陷贫困落后的泥潭。

        虽然当地人对读书的重要性有一点认识,但这种认识仍然很粗浅,或者是因为目光短浅,或者是因为见识不够,但这些都是表层的和次要的,更多的原因是经济上承受不起,而对于他们来说,当温饱还不能完全解决的时候,太长远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

        由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很少有学生考上高中,初中女生嫁人的事例并不鲜见,因为在教育上,他们的家人看不到更大的希望。

        彭旸和她的志愿者们,除了教学、除了给学生更多的关爱、除了修路,他们还通过自己的亲朋好友寻找着更多愿意投资的人到当地建厂,希望通过这条路,让在外打工的人能够回家工作,让孩子们有父母,让当地人有更多收入,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学。

        彭旸和她的志愿者们期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支援山区教育的行列。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温家宝总理在北京35中的讲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附:志愿者彭旸简介

彭旸,28岁,管理学学士,法律学硕士。为了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彭旸把自己写书所得的15万元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并在过去的四年间一直坚持到贵阳当地的偏远山区进行支教活动,累计招募支教人员100余名。2009年6月12日,彭旸在平和英语学校的爱心演讲上再次捐出了用于出国留学的15万元费用,用来帮助贵州山区的孩子修缮校舍。

附:平和英语简介

        中国十大知名外语培训机构,长期关注国内偏远山区基础教育。自二零零一年开始,为鼓励和支持基层和乡村英语教学,落实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平和启动了主要面对农村学校的助学奖学金项目,通过设立该英语助学奖学金,提供符合要求的农村和基层各学校英语教师参加平和英语课程。
平和英语村作为中国实践“浸泡式”英语教学的先行者,11年来一直致力于创造一种最佳的语言学习环境:衣食住行全用英语,用英语思维和享受生活。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仅吸引了来自全球10几个国家、热爱中国文化的教育精英任教平和,同时还吸引了来自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欧洲的波兰,亚洲地区的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地区和国家的学员慕名而来。

编辑:李兵 Lewis Lee

相关文章:

l   GLV helps needy Guizhou schools

l   《珠海特区报》一切为了山区孩子的明天

l   《南方都市报》平和英语赴贵州捐赠图书

l   《珠江晚报》用爱托起明天的希望

l   建国60年,我们依然很穷

l   贵州支教全程图文

l   南方航空支援平和英语贵州支教

l   Heartfelt trip to Guizhou

l   贵州支教随想

l   平和英语贵州支教行第二天

l   平和英语贵州支教行第一天

l   爱心行动在继续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Rola:如珍珠般撒落在前行的路上
Rola:如珍珠般撒落在
平和学员叶波的精彩故事(图文)
平和学员叶波的精彩故
平和,我的人生转折点(图文)
平和,我的人生转折点
2011年度“联信杯”民办教育优秀论文获一等奖(图文)
2011年度“联信杯”民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