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生命中的点滴 香港恒生银行广州分行 陈戈 我总是喜欢每天早上伫立在窗口,透过广州最高的大楼——中信大厦的全景玻璃幕墙,望着脚下来来往往的车辆和鱼贯进出的白领们。 我每天接触不同的客户,摆出相同的微笑,以专业的口气在国粤英三种语言中自由转换。 我是恒生银行的一名理财师,下面是我的语言学习之路。 童年搬家 第一次接触“外语” 我出生在安徽最北面的一个小县城,在那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小时候说的是当地土话,上学后学会了普通话。 9岁那年,因为爸爸工作的关系,我家举家迁往广州,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大城市。 那时我刚上三年级,来到广州后第一感觉就是这里人说的全是外国话,一句都听不懂。爸爸帮我办理入学手续后,我就开始担心听不懂同学们讲什么。 果然,学校的同学们基本上都是广州本地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说广东话,就连某些老师上课也讲粤语,我当时仿佛来到了外国,只能干瞪眼。上课的时候也只能看着老师板书和课本,然后拼命猜测老师讲得东西。 起初的几个月我的成绩确实跟不上,但是慢慢的我就能够听懂老师讲话了,毕竟有板书和教材,而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也比较正式,我还是可以寻找到一些普通话的词语和句式。但是下课同学们玩耍时候说的话我仍然不懂。 我家附近有个幼儿园,我经常去那地方看小孩子们玩儿,看他们说话,有时候我也学着跟他们说,他们不会笑话我,也能认真的听我讲。 不过我的普通话是班上最好的,每次语文课都是学生羡慕的对象。语文老师是北方人,上课自然讲普通话,而且语文课也需要用普通话讲授。每次有新的生字和词语的时候,老师都让我先读一遍,我总是用很标准的普通话大声读出来,然后享受同学们羡慕的眼光。 第一学期结束了,我的功课处于全班中上游。我自己觉得还可以。如果我能全部听懂讲课,估计还能进步 那个寒假我又回到了安徽老家,没想到半年没说土话,已经有点陌生了,头几天总是觉得开不了口。一个星期后才运用自如。 春节后,我再次返回广州,很快就开学了。这个学期我的粤语听力大幅增长,仿佛一夜之间就能听懂了,然后也开始学着说。我的同桌是我最好的老师,他总是不厌其烦的纠正我的发音。对于说惯了北方话和普通话的人来说,粤语里面有些字的发音可真难。 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加上个轻声也才5个,而广东话少说也有8个,我很多音压根就发不出来。比如“唱歌”这个词我就说了将近一个月才有模有样。 这个学期结束后,我的成绩进入了全部前十名,而我的粤语也能说的比较流利了。我的爸妈都很高兴。 暑假我又回了安徽老家,我将学来的粤语和以前的小伙伴本说,他们都惊呆了,认为我说的不是中国话,绝对是在广州的小学开设了外语课。当时我特别有满足感。 中学时代 那套让人永远怀念的外语教材 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实验中学。开始了我长达6年的中学时代。这六年记载了我懵懂的少年和躁动的青春期。我第一次认识到外语的重要性,也奠定了我日后的事业基础。 前阵子经过佐丹奴专卖店时,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形象——Li Lei和Han Meimei。他们俩人的头像被印制在洁白的T恤衫上,配上了那些经典的句子,给我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我想整个80后都不会忘记人教版这套初中英语教材,它开启了一代人的英语梦,虽然没有亚历山大教授的《新概念》那么风靡中国,但对于80后好几届的学生来说,李雷和韩梅梅就是英语的标志。 初中第一节英语课,我翻开这本红色书皮的英语书,立刻被里面精彩优美的绘画吸引:人物线条细腻清晰、栩栩如生。中国人的着装就是我们那个时代上学的样子,外国人的衣服则和当时电视里的译制片一样。 李雷、韩梅梅、Miss高,Uncle王、吉姆和凯特格林兄妹、丽丽和露西双胞胎姐妹、还有那只叫波利的鹦鹉、甚至那个不愿意透露自己年龄的老太太都深深的印在我们一代人的脑海里。直到有一天我们参加工作,听到一个叫波利的男子,第一反应就觉得他是个鸟人。而当老外问我们:“How Are You?”时,我们第一反应就是:“Fine,Thank You,And You?”,然后迫不及待的希望对方说:“I am Fine,too.” 这套教材得到全班同学的喜爱,老师讲得也很有趣,我们在课堂上扮演课本里的人物对话,下课后给同学取外号。好多女孩子不是叫Lily就是叫Lucy,而那些关系好的女生还要来一句:“We Are Twins。”这句话后来被香港的一个组合学过去了,令我耿耿于怀。 由于这套教材的趣味性,我在英语课表现的很活跃,感觉就像玩儿一样,深的老师的喜爱,经常被叫起来做角色扮演练习对话。初一第一学期,我的英语考了95分。自己乐的不得了,以为自己是个语言天才,小小年纪就会说安徽土话、普通话、粤语和英语。 好在初中英语确实不难,而这套有趣的教材也以中学生学习的故事情节编排伴着我们循序渐进的深入学习,直到有一天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大岩石的课文,最后的对话框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Goodbye Everyone,Good Luck!”学到这里,我知道我的初中英语课结束了,不禁热泪盈眶····
高中,英语和转瞬即逝的初恋 我顺利升上高中,开始了三年的“高压”生活。 高中的英语书虽然也是人教版的,但是和初中的故事编排已经脱节,再也找不到那些熟悉的人物。同时,高中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都大大增加,加之其他功课也比初中难了很多,我的英语成绩慢慢开始下滑了。 高二时候,我的英语只能考到80分左右。我感到有些危机,因为如果英语成绩不好,将来就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自己开始想办法补习。 我开始大量的做题,背单词。但是收效甚微,成绩也就在85分左右徘徊。而随着从句和复句的增多,我越来越不喜欢英语课了。直到高三开学。 广州的学校风气比较开放,很多同学在高中时候开始“拍拖”,有的都公然拉手了。这对于处在青春期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震撼,我的心也开始萌动。 高二暑期补课的时候,我们几个班合在一起上课,在暑假的30天里,我认识了一个对面教学楼的女生。像所有初恋时候的理想女孩一样,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皮肤很白,性格文静,走路很快,总是低着头,偶尔嘴角的笑容都能让我沉醉半天。 高三开学后,再也见不到她了,我感到很失落。经过调查,我发现了她每天进入学校大门后的路线。我们校园有一个喷水池,右侧是个自行车棚,她每天都要推车经过喷水池,然后去停车。我由于住的比较近,每天都走路上学,进校门后直奔教学楼去,因此以前很少经过这一带。 有了这个发现,我激动不已,觉得又有机会看这个女孩子,心里很高兴。起初的一个星期,我每天都去水池旁玩,然后装着刚刚放好车,看着她过来的时候和她迎面走上去,然后擦肩而过。我仿佛能感受到她秀发穿过我耳际的风声,虽然现实我们相隔不下3米。 一个周以后,我觉得这种方式比较傻,于是想了一个新主意:每天早上在水池边早读。装作认真学习的样子,以吸引她的注意。 读什么好呢?如果读语文课本,显得比较没水平,而我普通话那么好,又不需要练习拼音。读英语课本吧,那上面的课文长的不得了,还一大堆复句,我读的结结巴巴,别说吸引她,我自己都要被吓跑了。而政治和历史那些东西我更加不想读,谁愿意一大早听到一个家伙在水池边背诵鸦片战争爆发年份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刚刚在水池里硝烟呢。 最后,我准备读一个简单的、别人又都不怎么关注,但是又能显示我水平高的读物。我的大学表哥推荐我读《新概念英语II》,他说这本教材前半部分是初三水平,后半部分是高中水平,只要熟读成诵,那么高考英语就不在话下。他还给了我一本他用过的书。 我欢喜的不得了,立刻就开始实施这个计划。每天晚上我先在家里把第二天要读的文章先认真看一遍,保证不会有生词卡壳,然后听一遍磁带录音。 第二天早上,我提前半小时来到水池边,抱着书开始大声朗读。一边读一边围着水池散步,同时眼睛不时的看一下校门口的人潮。半个小时读下来,口干舌燥,嗓子也有点疼。还没见她经过。上课铃响了,我依依不舍的走向教室。 第三天,我又提前了15分钟,这次我足足读了45分钟,不过有了第一天的教训,我带了一瓶水,口渴了就喝一小口,顺便瞅瞅校门。可是还是没见到她,我有一次失落了。 第四天,我读着读着就发现,我好像不需要课本就知道下一句了。于是我试着背诵第一课: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re. I had a very good seat··· ···我竟然将第一课一字不差的背出来了。这令我十分惊喜。虽然又没见到她,但是我也很满足。 从此,我每天都在小水池边读书,除非下大雨,从未拉下。一个学期结束后,我把《新概念II》前三个单元的72课全部背完了。期末考试,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高考模拟,我的英语成绩上到了128分。这学期总共见到了不到10次那个女孩儿,她从未对我驻足停留。 第二学期,我继续每天读书,5月份,我终于背到了《The Dead Return》——新概念II的最后一课。而我对那个女孩子的暗恋之心,也仿佛如同课文里的灯笼一样,慢慢飘向远方,再也回不来了。 7月份的高考,我信心十足,考了个不错的成绩,其中英语科过了800分(广东当时实行标准分,800分以上差不多折合原始分140多分)。我报考了本地的一所著名大学,去了最好的学院最好的专业——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从此开始了我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 大学时代 像玩一样学英语 由于高中打下的英语基础,我在开学英语分班考试时就因成绩优秀获得免修大一英语课的待遇,直接上大二英语课。 其实大二英语课对我来说也比较简单,我经常在英语讲读课逃学去玩游戏,英语视听课我会选择性的上一些。大二第二学期,我参加四级考试,一点也没准备,考了个优秀,获得口语面试机会,但是头一天晚上打游戏太晚而错过了口试时间。 大三第一学期,我又参加了六级考试,这次也没怎么准备,不过六级显然比四级难多了,我考了70多分,获得六级证书。当我看到好友四级考了两次都没过时,不禁暗自窃喜。 我们的教材选用美国原版最新教材,都是英文的。很多同学吃不消,不过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难。那些专业的经济学和国际贸易术语我也掌握的很好,经常帮同学们解答问题。 因为功课对我来说压力不大,我就大力发展课外活动。我爱上了汉语中最具挑战性的活动——辩论。我先加入了经济学院辩论队。在平时训练和几场比赛之后,我发现英文的论说文逻辑性非常严谨,要远超汉语。这可能也是联合国里同样的文件英文更长一些的原因吧。于是我又开始学习《新概念III》。书中的文字优美,逻辑结构严谨。使我深深获益。同时我发现学习外语的时候母语也有相应的提高,对某些母语中习以为常的词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由于用了很多功夫,我在院里的辩论队崭露头角,被学校负责辩论的教授看中。第二年,我被选入学校英文辩论队,代表学校参加了新加坡举办的英文辩论赛。回校后,我又积极备战校内比赛,结果再次闯入决赛。这次我们对手是传统强队医学院代表队。结果我们输掉了比赛,不过我有幸获得了全场最佳辩手。这是我个人在辩论赛上的最高荣誉。 艰辛求职 英语又一次帮了我 大四了,该收心好好准备找工作啦。由于家在广州,又对当年的就业形势过于乐观,结果我在别人忙着赶场跑招聘会的时候呆在宿舍看小说、打游戏。2005年12月,好多人都签约了,而我还高枕无忧,觉得第二学期慢慢找也不迟。 转眼间就到了2006年春。北方的毕业生潮水般的涌向广东,薪酬标准一再被压低,4月份已经很难找到3000元的工作。 这个时候,我开始着急了。 6月份,我赶在毕业前获得一家著名日化企业的面试,我信心百倍的做好准备,等到面试那天,我还专门穿上了职业装。 可是结果却差强人意,我并没有获得offer。 7月1日,毕业典礼。随后,我像秋天的落叶一样被扫出校门,成为待业人员。所幸家就在广州,有吃有住。 待业在家的日子,我闲着无聊,白天去网吧上网,晚上回家听新概念的录音,烦躁的时候就拿起英语书读。同时我也在网上不停的撒简历。 这段煎熬的日子并没持续多久,我获得了香港最大银行——恒生银行的面试通知。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在电话里说面试要全部使用英文,让我好好准备一下。 那几天我开始疯狂的补习金融词汇,用上了高三读书的劲头。 面试那天,一位香港的主管跟入围的5名应聘者面对面。总共分为两个部分:集体讨论和单独交流,要求全部使用英文。 自我介绍之后我得知其他四名都是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还有一个硕士,心里不免紧张了一下。但是正式开始讨论后,我就越战越勇了。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口语和表达能力在他们之上。虽然他们也说了很多我不懂的词汇,但是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不及我。 最后单独和面试官交流时,我听着他那英式口音的英语,就好像再听新概念的录音一样。我们相谈甚欢,足足聊了半个小时。 一个星期后,我收到入职体检的通知。 现在,我每天出入在中信大厦的恒生银行广州分行理财中心,接触不同行业的客户,有说普通话的,有说广东话的,有说英语的。系统的工作让我了解了金融行业,恒生的平台也给了我良好的事业开端。 当我回头看自己一路上学习外语的经历时,仿佛一些美丽的珍珠被“语言”这根线串着,如此清晰。从上学第一天学普通话,到搬家广州学粤语,再到韩梅梅、李雷时代的英语,直到我在英语辩论之间的平衡,我的每一步语言之路都紧紧的联系着我今天的事业。 看到平和英语的征文启事,我忽然想起这就是我在珠海校区读大一时候曾经去参观过的一家培训学校,于是毫不犹豫的写了这篇文章,即作为本次比赛的征文,也作为我多年来学习语言之路的小里程碑。
|